客服QQ

206662024

《中国正在说》:喧哗浮躁的社会,犹如一股清流

出处:未知 时间:2017-01-18 点击:182次

   近年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举世瞩目。但总有一些人喜欢说三道四,“唱衰中国”论调时不时冒出,成为一股不和谐之音。福建东南卫视在周五晚间黄金档推出周播节目《中国正在说》,独辟蹊径地吹响了夺回话语权的号角,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正在说》聚焦近年来中国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议题,邀请思想文化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以电视公开课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观。在当今娱乐至上、喧哗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中国正在说》犹如一股清流,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更是起到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有学者评论说,该节目把中国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转换为精彩故事,为人民立心,为时代立传。

  
  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中国声音,引导主流价值,是广播电视节目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那么,《中国正在说》是如何将之付诸于实践的呢?
  
  一是选题放眼大局,紧扣中国发展。在电视节目百花齐放的今天,一档政论节目要想“突出重围”,引起观众关注,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国正在说》已经播出的几期节目中,嘉宾的演讲主题都是“大”问题、“热”问题。中国崛起、文化自信、长征精神、人民币“入篮”、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节目主题,都是近年来,乃至近期舆论热议的话题,无一不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相关。比如,在首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以《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为题,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阐述了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迅速发展崛起背后的逻辑规律,详细分析解读了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节目高屋建瓴地探讨国家发展的道路、模式、政策,增进了观众对于中国的制度认同和价值认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道路,与每一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正在说》对议题的设置、选题的把握,有效地激发起观众对国家的责任感,引发观众共鸣,获得更多关注。
  
  二是内容通俗易懂,主流声音深入人心。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阐释好中国特色,介绍好中国的现实情况和未来走向,与此同时,还要让观众愿意听、听得懂。《中国正在说》把视角放低,拒绝大话、不说空话,以平白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案例,坚守了中国价值底色。比如,节目的主持人,《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就以亲身经历讲解了构筑文化自信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渗透对其他国家国民进行精神控制和洗脑的本质;经济学家陈平在介绍中国经济模式能否超越西方时,通过美国德克萨斯州修建轻轨计划因利益冲突搁浅、苹果公司选择中国作为生产基地、中国产品研发赢利周期远短于美国等三个,直观地表明了中国与西方的优劣权衡;“一带一路”研究专家王义桅通过讲述与坦桑尼亚记者、埃及学者之间的两段对话,形象地将世界对“一带一路”的欢迎和支持展现了出来。这样的讲课模式,使得整个节目既有高度也接地气,有效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在演讲嘉宾的选择上,节目注重选择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一带一路”研究专家王义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家陈平,《文汇报》高级记者郑若麟等主讲人,无一不是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家。这些嘉宾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将专业知识和主要观点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展现给观众,把中国主流的声音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观众,引领观众用中国视角、中国立场研判相关话题,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是形式活泼多样,引导深刻思考。作为一档演讲类电视公开课节目,《中国正在说》以嘉宾演讲和主持人、青年代表、现场观众、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组成。相较于谈话类电视节目中主持人的打断式提问,这种节目模式使演讲者不受干扰地完整表达观点,强化电视节目传播价值、分享知识的功能;现场演讲结束后,观众的提问规避了讲坛、公开课的单向传输,提高了节目的思辨色彩和民主色彩。节目还邀请国内外青年代表来到现场,向主讲人表明疑问和困惑,主讲人对此一一作答。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不仅避免了“一言堂”,还在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中体现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不乏自省的自信态度。节目注重平等对话、知识分享,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对演讲主题进行有深度有厚度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节目还汲取了网络TED演讲、传统电视讲坛和真人秀等各类传播形态的长处,融入视频短片、照片、图表等多种展示方式,使节目变得更加丰富、出新出彩。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述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的道理。《中国正在说》凭借思想的碰撞与交锋,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展现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精彩的尝试。在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今天,这档节目为均衡电视内容的结构份额,构建电视节目的人文价值提供了经验。在崭新的全媒体时代,如果能够解决好在节目生产上的“深层互联网化”,加强参与式传播,满足观众个性化需求的问题,突出强化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的热度,相信节目能够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在线客服
赶快联系我们吧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