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QQ

206662024

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如何“拥抱未来”

出处:未知 时间:2017-02-02 点击:122次

   面对新状况、新问题、新机遇,传统媒体何去何从是长热话题。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袁小平的思考始于“自己是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三点。在他看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通过主动能动地去+互联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其他各教育电视台将努力实现移动互联和教育传媒的有机结合。
  
  中国的教育电视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有过成长的烦恼,也享受过发展的喜悦。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已到而立之年。如今,在新媒体、自媒体席卷而来的浪潮之中,我们也感到彷徨也有过苦恼,但能让中国教育电视台同仁凝神定气、自信立足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一九九五年为时正方兴未艾的中国教育电视题写的那句“教育电视,大有可为”的勉励与要求,这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强音。
  
  这样一个时刻,三十岁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又一次回望、又一次出发,我们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发展之路;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是谁?依靠谁?为了谁?
  
  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
  
  袁小平
  
  我们身在何处?
  
  ——风云际会,跌宕起伏
  
  毋庸置疑,我们身处一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之中。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当下,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媒体一路高歌猛进,将注意力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收入囊中。中国广告营销趋势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整体广告中,传统广告市场同比下降6.2%,其中,电视下降3.8%。不少人断言,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已经到来。电视媒体似乎真的陷入了最坏的时代。
  
  但传统媒体是否真的就能被唱衰了呢?我们认为,对教育电视而言,或许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看到,技术革新搭好了一个绚丽的舞台,应用革命才是真正的主角。教育类节目的突出特点就是服务性强、参与度广、互动需求高,这些都是新舞台的天然接口。教育电视台背靠教育,有着明确的定位和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将所有媒体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好教育优势资源,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有极大的机会和可能。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教育电视台不仅不会被移动互联时代所抛弃,更应该实现华丽转型,拥抱互联网。这种主动拥抱不是“被”互联网+,而是主动能动地去+互联网,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其他各教育电视台将努力实现移动互联和教育传媒的有机结合。
  
  我们是谁?
  
  ——初心不变,长路如虹
  
  挑战与机遇并存。那么,想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必须搞清一个问题:我们是谁,为了谁?这是一个事关“道路”、“方向”和“定位”的核心问题。
  
  首先,坚持党媒姓党,确保正确的办台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媒体的灵魂和生命。矢志不渝地坚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教育舆论的引导权和话语权,主动设置议题、科学释放信息,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是教育台责无旁贷的职责和属性。
  
  其次,坚持教育品质,体现责任担当。“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电视台”“努力办成学习型、特色型、精品型电视台”,是中央领导对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新定位、新期待,既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也点明了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党”是我们的“姓”,那么,“教育”就是我们的“名”。我们要用好用足“中国、教育、电视台”三个维度构成的金字招牌,体现国家气派、国家立场、国家水准,坚持服务教育、坚持服务师生,体现责任担当。
  
  第三,坚持核心价值,服务工作大局。教育电视之所以“大有可为”,核心就在于着力对人的育化。教育电视既是教育部工作的抓手与平台,更服从于国家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于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这理应是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气度和使命。同时,这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作为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组成部分,需要一批教育台这样心有所持、肩有担当的公共媒体,它的价值应当被更加重视和放大。
  
  第四,坚持初心,培育独有气质。不容回避的是,我们往往会被误认为某台某频道,教育台员工的信心仍不足、教育台节目的辨识度还不高。我们在受众的眼中还是相对比较模糊的。那么,中国教育电视台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0年的中国教育电视血液里天然蕴含教化育人、引领先进文化、倡导主流价值的基因,也必然使我们具有了公共性、公益性的属性。而这一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教育电视台“静”的气质。静水深流,我们的口号就是“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以宁静致远的心境观察世界,以平和淡定的状态感受生活,以静待花开的从容育化人心。我们要打造具有这样气质的节目,从策划、制作、推广各个环节渗透这样的内涵,培育形成教育台独有的气质和形象,也希望可以在高强度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下传递给我们的观众这样的清新之气。
  
  我们路在何方?
  
  ——守本求变,出奇制胜
  
  回归本质、预见趋势,知己知彼,才能永立潮头。坚持提升品质,就需要转换思路、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方法;彰显教育传媒特色,就需要守本求变、出奇制胜,以精准定位,实现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全球视野,教育视角”来重新定位“看世界”的角度、重新定义“看信息”的方式、重新定向“看教育”的途径。紧紧抓住“关键收视率”和“有效收视率”这两个抓手,以特色求生存,以合作图共赢,以融合谋发展。
  
  >>>立足新闻、强化舆论引导,打造教育新闻旗舰
  
  继续坚持新闻立台,把宣传党的教育方针、营造良好教育舆论氛围作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教育战线大局,在重大教育新闻宣传上不缺位、不失声、有特色,切实提升教育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不可否认,时代演进对新闻而言带来的联动变化是几何级的裂变,“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我们需要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表达方式、新的供给内容……未来,借力新技术新手段,提高新闻即时报道能力、与新媒体的融合能力,扩大教育新闻在电视传播和互联网的影响力是新闻发展要打的硬仗。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不是一家在战斗。“汇天下精华,扬独家优势”,教育台积极探索“纵横并行”的战略发展模式。目前,全国教育电视媒体联盟已经成立,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大型联合报道”中,联盟的作用已经初露锋芒。未来,我们还将把这一联盟机制继续深化,以《中国教育报道》的新闻品牌为依托,打造中国教育新闻联播。同时,开门办台、做新闻,联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以《e视界》《长安街》等电视新闻品牌为载体,实现新闻线索互通、采访资源共享、传播平台互动,构建中国教育新闻集散地,彰显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的独特价值。
  
  在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特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型融媒体新闻栏目,使新的节目一经诞生就带着互联网基因,倒逼新闻传播思维和采编播方式的全面升级。以此为契机,进而深入推进大编辑部运作模式,借力5G、电视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以内容整合、形式整合、渠道整合为重点,逐步扩大教育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立足电视、遵循电视规律,实现差异化传播
  
  在节目整体编排上,坚持与其它电视台不同的差异化编排,实施“自制栏目+新闻直播+校园剧”的创新模式,自制栏目进入晚上黄金时段,在其它电视台的电视剧时段开办电视新闻杂志、综艺节目时段播出校园剧,打造中国高校的“艺术课堂”与“实验剧场”。周末晚间打造现象级季播节目,力求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剑走偏锋、突出重围”。
  
  >>>立足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提升节目品质
  
  进一步明确频道定位,彰显频道的教育特色、人文特色、青春特色。坚持回归校园、回归家庭、回归师生的理念,讲述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好中国教育声音。一频道明确综合教育频道定位,打造文化教育品牌。二频道突出全民终身学习频道定位,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汇聚终身学习节目资源。三频道立足北京地区丰富的教科文卫资源优势,实现为北京多地区教育服务的转型。四频道立足智慧教育定位,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空中课堂。早教频道立足于“TV+”延伸,线上线下相结合形成早期教育跨媒体产业发展平台。
  
  >>>立足媒体融合,遵循市场规律,打造产业链
  
  我们深知现代技术革命对于教育和传播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革,必须紧紧跟上这一步伐,在技术和产品的结合、技术和业务的结合、技术和管理的结合上努力探索。
  
  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将依托电视频道和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平台资源,走一条“电视+互联网+产业升级”的特色融媒体发展之路,孵化拓展在线教育、智慧教育、早期教育、人文纪录、大学生“双创”五大产业。按照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社会资本,为我台事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改变电视台只能依靠广告生存的窘境,实现以产业反哺事业的目标。
  
  同时,加强投入,确保安全播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安全播出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为融合媒体宣传保驾护航;继续推进制播系统高清化和4K技术的应用;加强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构建起适应融合媒体传播的媒资系统,打造新型主流教育媒体。
  
  >>>从实际出发,转换机制,推进制度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是否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政治素养高,专业素质强,富有理想情怀的人才队伍。中国教育电视台目前正加快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总结全流程绩效考核试点经验,逐步向各部门推广。我们要举系统之力,办好《教育传媒研究》杂志,培育教育电视工作者的学习风气、研究风气、学术风气,形成有利于我台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管理和业务晋升“双通道”的职业定位和发展前景,为高级管理人才和业务拔尖人才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让更多具有理想和情怀的传媒人才得以彰显自己的价值。
  
  回望来路,我们执着于信念、矢志于初心;展望前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世界上本无新事也无难事,只要坚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把对的事情做对,结果自然会好。守望着教育这片寄托着亿万人希望的“麦田”,中国教育电视台将讲述好中国教育的故事,传播出中国教育的强音,再创辉煌。

U87

配音师课堂

练声资料及技巧

相关文章

配音前线热点

在线客服
赶快联系我们吧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