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未知 时间:2018-01-23 点击:198次
白搭,机器就是机器,出来硬邦邦的,讲究点的地摊促销都可能都不太喜欢。虽然弄出来个纪录片,那反复调试的麻烦劲,人工成本也不小。硬伤在哪里?感情。声音可以体现感情,感情是机器永远做不到的。如果弄一个纪录片还需要人工来调,那就不叫智能,那叫人工。况且一个片子该是什么样的感情,多了去了,还有一点导演大大和甲方大大会有各种要求。甲方的要求奇葩到人工智能是理解不了的,O(∩_∩)O哈哈~
这几日,“人工智能抢饭碗”一事,吵吵的沸沸扬扬,相关配音行业更是风声鹤唳,谈“智”色变。劝各位有空多听听经典作品,不用自己吓唬自己,多练,多琢磨,多创作精品,才是从业正道,这也是恩师李易对我的多次深切教诲。
依我看,人工智能语音的到来,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我们这代人,看到并真实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好就好在及时的给了我们配音从业者一个划时代的警醒,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拿我说起,我从来没把我的声音当优势。我尊重我所从事的职业—配音演员,但我清楚我在作品里的位置,配音只是整部作品的一个元素,一束光,一个感受,一个...而不是全部或大部分,清楚了自己的位置,就会懂得配合,懂得如何使出浑身解数发挥我的能量,不给作品增光添彩也尽量不去减分,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会把创作的重心放在对作品本身的思考以及与导演及客户的交流沟通上,关于声音本身,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所以,个人愚见,一切关于形式(声音载体)本身的探讨和纠结能不能会被取代的恐惧都不应该是我们的重点思考范畴,相关从业者更没必要整日因此事自怜自爱。
人工智能再牛,也是人造出来的,还是要依靠配音指导,录音指导,一句句还原、创作、调整采集来的声音元素。当然,不可否认,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但,作为一个声音领域实践者,真的不要怕,不用怕!这是实话。
因为,多年的从业经验告诉我,把自己定位于配音行业中的“匠人”,何等重要啊!匠人是什么?是敢于创新,甘于寂寞,把作品当作孩子一样的精雕细琢的工匠之人,是懂得真善美才是创作至高境界的工匠之心。而不是播音器,肉喇叭,流水线式的声音机器。只要你做到了,未来,便无惧无畏!
这世界是公平的,没有一个人不会被取代,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但,有思想,有头脑,有大爱,有格局,有温度,有真诚的匠心匠人总会被社会所接纳,所爱戴,所传承,正如恩师李易的归来。所以,来吧,不怕你取代!就怕你取代不了。
多希望有那么一天,我离开了这世界,有一个采集了我声音的机器人,天天用我的声音跟家人聊天,那样,他们就不寂寞了。
恩师李易,欢迎您的声音回家。您走的那天,我哭着说,学生还没跟您学够呢,您走的几年后,我告诉孩子们,别跟我学,好好听听李易老师的创作,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我和他们都有福了,因为,您微笑着回来了。感恩李易老师,感恩新时代,新科技。
致敬恩师李易,
致敬人工智能。